top of page

以人因設計視角探究台灣足療師職業傷害歷程及干預措施

陳淨雲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蔡登傳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

很多研究證明足部反射療法已做為醫學補充療法或替代療法的一部分。在台灣足部反射療
法避免聲稱具醫學療效而抵觸法令,政府將其歸類在民俗調理範圍內。很少研究針對不同足部反
射療法派別工作者實際狀況、使用設備及勞損狀況做調查。足療師是一項耗費體力的工作,其中
與工作相關的肌肉骨骼疾病和傷害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相互作用的人因工程設計因素相關聯。
本研究以觀察法及面對面訪談問卷調查 59 名足療師,分為吳若石神父全人發展協會(FJM)
及非吳若石神父全人發展協會(NFJM)兩組,調查地點為台灣北部、中部、南部和東部地區,共發
放問卷 60 份,收回問卷 59 份,回收率為 98.3%。觀察法係以照相方式對足療師的施作「姿勢」、
「力道」、「關節彎曲度」、「有無使用輔助工具」以及「環境及相關設備」等項目進行紀錄與
分析,而結構化問卷方式採立意抽樣方法,內容包括: (1)基本資料,(2)生活狀況, (3)工作狀況,
(4)骨骼肌肉疼痛量表等。其中骨骼肌肉疼痛量表為改良式北歐骨骼肌肉疼痛量表,採 0-5 點式,
0 為不痛, 5 為極度疼痛。用以調查台灣足療師工作狀況及肌肉骨骼不適問題。隨後,使用 SPSS
V22 對數據進行統計。
研究結果發現:(1)足部反射療法有不同分支,足療師均受過時間長短不一的訓練;(2)台灣
足底按摩最大的不同關鍵在於採取人因工程學措施,包括操作姿勢、輔助工具的不同和使用,這
些都會影響肌肉骨骼損傷的程度;(3)FJM 足療師肌肉骨骼傷害低於 NFJM 足療師;(4)需為多數
足療師設計符合人因設備工具。

bottom of page